特邀报告

(以报告顺序为序)


讲者: 张钹院士(清华大学)

报告题目: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

报告简介:

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,从生成式模型具有的强大的生成能力、迁移能力和交互能力,阐述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,以及为我们提供的机遇。并从生成式模型所存在的问题,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挑战。


讲者:方滨兴 院士(广州大学)

报告题目:让AI靶场助力于数据开发能力评测

报告简介:

构建以算力网为承载,以数据资源大循环为目标的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势在必行。该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遵循五大基本原则:数据不动程序动、数据可用不可见、分享价值不分享数据、保留所有权释放使用权、算力网互联形成统一数据访问域。该基础设施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能否方便快速的找到数据,能否在数据安全前提下充分挖掘数据价值。本报告提出一种生成式委托计算模式——AI靶场,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是:找数和SQL生成智能体,其在通用LLM大模型基础上,具备短期和长期记忆存储和检索业务知识,具备规划和工具使用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结果的能力。同时,利用AI靶场,还可以对SQL生成程序的能力进行测评。


讲者: 王海峰 博士(百度CTO)

报告题目:文心一言

报告简介:

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进步,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。文心一言是新一代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,基于更强平台、更优数据和更好算法训练,从万亿数据和千亿知识中融合学习,突破知识内化与外用技术,在多维数据、多阶段对齐、可再生训练、知识点增强、智能体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突破,理解、生成、逻辑和记忆四项人工智能基础能力显著提升。大语言模型的产业落地,可以采用集约化生产,平台化应用的模式,为千行百业提供大模型服务,加快产业智能化升级。


讲者: 李海洲 教授(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)

报告题目:语言与智能的思考

报告简介:

自然语言处理是与人工智能同步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。在大模型的时代,我们回顾一下人工智能、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模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,借鉴我们对人类智能的了解,讨论大模型的潜力和局限。


讲者:Dr. Daniel Povey(小米)

报告题目:From LLMs to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

报告简介:

This talk will discuss the gap between current LLMs and “true AGI”, and what it might take to achieve AGI. I will consider our current machine learning as part of the peak of a technological pyramid that depends on large-scale human civilization;the problem of replicating the AGI; and also the question of “top-down” (linguistic) versus “bottom-up” intelligence.


特邀青年学者报告


讲者:刘知远(清华大学)

报告题目大模型群体智能:迎接智能的第二次涌现

报告简介:

2023年以来ChatGPT引爆了全球对大模型技术与应用的热烈关注,本报告首先简介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,阐明大模型技术的历史地位;然后,报告介绍大模型的智能涌现等特性,探讨大模型在群体智能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动态。


讲者: 邱锡鹏 教授(复旦大学)

报告题目大语言模型的科学挑战

报告简介:

大语言模型在人工智能多个领域显示出极强的通用性,极大地推动了下游任务上的性能提升。但是,但是大语言模型依然存在很多科学挑战,包括模型架构、长序列处理、推理、幻觉、可解释性、多模态融合、评估等问题。本报告主要介绍大模型的主要科学挑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。


讲者:谢剑 博士(百川智能)

报告题目大模型构建AGI时代新”智能计算”的思考和技术实践

报告简介:

从OpenAI和Google看AGI之路的新技术范式和洞见;新时代下以大模型为轴心的新”智能计算”架构的思考;百川技术实践。


讲者:东昱晓 博士 (清华大学)

报告题目ChatGLM Agent:大模型智能体实践与探索

报告简介:

预训练大模型在意图感知、指令跟随、目标规划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,为自主智能体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通用模型基座。ChatGLM系列大模型自23年2月开始内测 chatglm.cn(智谱清言),3月开源ChatGLM-6B模型,截至8月份系列模型在Hugging Face全球累计下载超1000万,共四周位列其大模型趋势榜第一。报告将分享GLM团队在ChatGLM (chatglm.cn) Agent研发过程的思考与探索,如AgentBench、AgentTuning、CogAgent等。详见 https://github.com/THUDM。


专题研讨:大模型与安全

主持: 贾焰 教授(鹏城实验室)

特邀嘉宾(以姓氏笔画为序): 刘挺教授、齐佳音教授、李凤华研究员、张勇博士、俞能海教授、顾钊铨研究员

简介: 大模型源自于自然语言理解,并正在与其他技术深度融合,逐渐演化为成为一个改变人们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的划时代技术;但与此同时,大模型也面临安全问题挑战,例如滥用问题、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,价值观及偏见问题,网络攻击问题等等,本专题将与多为专家一起,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,寻求解答。


贾焰,现任鹏城实验室研究员/所长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兼职教授,雷竞技版本更新 副理事长等职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的应用,具体包括网络空间安全态势分析和网络靶场等;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和主持了科技部重大/重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国家重要课题20余项;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(排名1,1,2,3),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;发表进入SCI和EI检索的论文299余篇,出版专著8部,获得80余项发明专利和90余项软件著作权授权。


刘挺,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,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所长,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。国家级高层次人才,“认知智能与内容安全”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,黑龙江省中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。雷竞技版本更新 副理事长,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、自然语言处理、大模型和社会计算。


齐佳音,广州大学二级教授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,上海市领军人才。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冠专项、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。七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,连续三年入选ESI高被引论文,入选“领跑者5000——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”,3篇提案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正面批示。


李凤华,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、副总师、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科学院“百人计划”学者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十三五”和“十四五”项目负责人、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专家、NSFC-通用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等;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,雷竞技版本更新 常务理事、大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通信学会理事、期刊与出版工作委会副主任、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等;《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》执行主编,《CJE》、《电子学报》常务编委,《WWW》、《通信学报》编委等。主要从事网络与系统安全、隐私计算、数据安全等方面研究,获2018年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、200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(或技术发明)一等奖5项。


张勇,现任奇安信副总裁,负责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工作。曾任360搜索技术总监,负责浏览器、网页抓取、数据处理、新闻搜索、地图搜索等业务。资深互联网技术专家,在浏览器、搜索引擎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向上有丰富经验,有多项技术专利。


俞能海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,讲席教授,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,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。主要研究领域为视觉智能与安全、信息隐藏与数据安全等。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,获得国家网络安全先进个人,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,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,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,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,省教学成果特等奖,安徽省教学名师等。


顾钊铨,鹏城实验室研究员,鹏城靶场副总师,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,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,香江学者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靶场、网络安全事件检测与研判、人工智能安全等;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,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1项;出版著作5部,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,获5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。

Baidu
map